据道琼斯伦敦12月16日消息,石油巨头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周二表示,公司可能出售位于瑞典的哥德堡炼油厂和油品销售业务。
此外,新疆还调整了煤炭工业到二0二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力争二0二0年达到十亿吨以上;二0二五年达到十五亿吨以上。二00八年,新疆原煤生产首次突破六千万吨大关,达到六千二百二十万吨。
二00九年,新疆全区煤炭需求约七千八百万吨,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可突破八千五百万吨,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着新疆煤炭产能快速扩张,全疆煤炭生产快速增长。据介绍,新疆的煤炭预测量为二点一九万亿吨,占中国的四成以上,位居全国首位。二0一0年,新疆和甘肃对煤炭的需求量将达到八千九百三十万吨,较二00九年增加一千一百三十万吨,增长近百分之十五。除边远缺煤地区外,年产三十万吨以下的矿井将在二0一五年之前全部淘汰。
这是记者从二0一0年度新疆煤炭供需合同签订会上获悉的。目前,新疆已建成乌鲁木齐、艾维尔沟、哈密三道岭等煤炭生产基地。业内专家表示,这标志着英利集团已成功跻身国际光伏行业第一方阵,其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对于引导光伏行业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中国光伏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3000吨多晶硅料项目的投产,使英利集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据统计,截至目前,英利集团在太阳能发电产业已累计投资约115亿元,从硅料生产一直到下游铸锭、切片、电池以及组件生产,拥有全球最完整、配置最为优化的产业链尖山区高度重视省政府和市政府安全生产检查组的反馈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及时消除煤矿安全隐患,取得初步成效。近日,尖山区针对省政府和市政府检查组提出的煤矿安全隐患和问题,专门召开了全区安委会第六次会议,通报了检查组在尖山区的检查情况,并逐项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逐一进行落实。
他们对煤矿安全监管职能职责进行明确,针对煤矿监管力度薄弱和驻矿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区安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决定招收煤矿专业人员3人,并对优秀驻矿员通过考核纳入编制。省、市督查组在检查中发现辖区的一些煤矿、商场和网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区安监局、煤管局立刻组成跟踪问效检查组,通过跟踪督导落实,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为尖山区年底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奠定了基础
而那只是生产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勘探需要生产开发3倍的资金,也就是4500亿元。国家对煤层气的扶持政策落实了,带动了中外企业勘探开发煤层气的积极性。圈而不探的误解2004年之前,煤层气行业几乎无人问津。正是这些勘探工作和探明的储量,支撑了25亿立方米/年的煤层气生产能力的建设。
如此算来,建设500亿立方米产能规模就要超过万亿元的投资。应该通过支持煤层气开采,减少煤矿瓦斯事故隐患,通过支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实现气煤合作。如何突破?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的产气规模计划达到100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500亿立方米。可见,煤炭、煤层气矿权重叠面积约占已登记煤层气区块的六分之一,而非多数,只是局部区块由于侵权和利益冲突产生矛盾。
曾经,一名外企负责人对《能源》杂志记者如此抱怨道。截至2008年年底,煤层气公司称并没有出现完不成最低勘探义务工作量的情况,圈而不探的说法,缺乏客观的事实依据。
而现状呢?总体来讲对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矿权重叠,没有一起是煤层气企业侵煤炭的权。
孙茂远解释说,煤层气勘探类似油气行业,较大的勘探区块将来才能形成规模生产,全国登记的煤层气区块仅6.5万平方公里,而已登记的油气资源已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煤层气的面积就显得非常小。煤层气十二五规划已经提上日程,行业内也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实现产业突围,但这些顽疾不解决,突围也只是一句空谈而已。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累计钻煤层气井3496口,形成产能约17亿立方米,但产能中的三分之二却是白白放掉的,据估算,最终形成的产量不足5亿立方米。孙茂远认为,煤层气、煤炭矿权重叠存在很大舆论误区。从那一年起,国有资产、民营资产、外资纷纷挺进煤层气行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沁南盆地。或许,正如孙茂远所说,从现在开始淡化矿权重叠,真正落实先采气、后采煤政策才会给煤层气在十二五的突围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然而,不仅仅是孙茂远,整个煤层气行业的人都在反思:在将要开始的十二五中,煤层气行业能否超越既往的种种矛盾?淡化矿权重叠一直以来,矿权重叠的问题,使得原本伴生的煤炭和煤层气似乎成了一对冤家。由于利益驱动、政策水平等原因,有些地方政府设置煤炭矿权的时候,完全不考虑煤层气矿权,甚至违规办理煤炭矿权,最终导致重煤轻气、以煤抢气、采煤丢气,引发矛盾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可见勘探任务巨大,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扶持政策仍需加强、到位,需要突破技术难题以及勘探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而非矿权重叠。可以说矿权重叠乃是管理问题、人为形成,社会过度渲染,不但未能解决煤层气的困局,反而起了反作用,加深了矛盾。
相比之下,美国为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在1983至1995年投入的勘探费用曾多达60多亿美元。于是,在煤层气行业,又出现了几个新名词,比如跑马圈地,再比如圈而不探。
下游产品,比如电厂的输送利用等也要生产开发3至5倍的资金,至少也是4500亿元。建设1亿立方米煤层气生产能力至少要投入3亿多元人民币,而500亿立方米须投入1500亿元。而因此产生的后果除了行业发展缓慢之外,也让国内外煤层气生产商甚为头疼,由于矿权重合问题,必和必拓甚至不得不无奈地离开山西。发展十几年,依旧是很低的产量,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缓慢与矿权重叠的矛盾联系在了一起。
孙茂远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而由于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别拥有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审批权,致使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叠面积则为1.2万平方公里。
煤层气勘探区块经政府部门一级管理、发证,特别是其中65%以上属于对外合作勘探区块,全部经地方行文同意才批准开放、发证,所以,这样的严格管理下,煤层气企业的‘跑马圈地之说不能成立。然而,虽然各地都突然涌入了大批的煤层气资本,但是由于煤层气的特殊性,产量却迟迟未能提高,甚至出现了项目搁置不前的种种案例。
2005年2月17日,现任国务委员、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的马凯召开8个部委参加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汇报,孙茂远是主要汇报人,会后制定了煤层气扶持政策的计划、十一五规划的计划等。而且项目的审批也需要很长时间,一个项目下来要盖30几个章,审批下来最快也要一年半,慢的要三四年。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是煤层气行业首次独立作规划,然而,十一五期间被期望很高的煤层气行业却以负面新闻居多,矿权矛盾、跑马圈地、圈而不探等等。孙茂远介绍,煤层气矿业权占有分散,目前全国已有25家企业包括3家央企(中联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22家地方企业拥有煤层气矿业权,已登记的矿业权总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其背后的缘由,还在于观念,主要是煤炭企业不承认煤层气是独立矿种,而是将其视为煤炭的伴生资源。按照矿产法规定,煤层气矿权属于一级管理,由国土资源部发证,但煤炭矿权由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两级发证。
从全国而言,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仅占资源量的千分之三。社会融资一直是个难题,在我国,煤层气是新兴行业,社会各有关方面对其不甚了解,一些金融机构认为煤层气开发只可能获取低利润或亏本,因此投资积极性不高。
2010年是十一五末的最后一年,而十一五规划制定者们的美好愿景却远远没有实现。要想实现产业突围,孙茂远建议,必须要走社会化融资的路,比如上市。
近10多年里,国家金融机构没有给予煤层气开发项目任何投资,致使煤层气开发项目游离于一般性或政策性融资之外,极大地制约了煤层气快速发展,至今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融资渠道依然不畅。目前,煤层气探明储量仅占总资源量的千分之三左右,国家每年只有2000—3000万元的煤层气地质勘探费和资源补偿费,面对万亿元的缺口,目前的投资速度难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形成与发展。